2008年9月24日星期三

敬氏来源——Jing Liming

一、黄帝之孙敬康,其后以名为氏。见《姓苑》。  二、春秋陈厉公之子谥号敬仲,其后以号为氏。尚扬父亲家族当源于后者。陈厉公之子,名完,逃奔姜姓齐国,被认命为工正。工正即中古的将作大臣,相当于现代建筑部部长。其后有两支显姓:一支姓田,为田姓齐国的王族;一支姓敬,时在公元前七世纪。西汉刘向《说苑·佚文》:“齐王起九重之台,敬君工画,贪赐画台,去家日久,思忆其妻,遂画其像,向之而笑。旁人瞻见之,以白王。王召问之,谓敬君曰‘国中献女无好者,以钱百万请妻,可乎?不者,杀汝。'敬君伧惶听许。”这里的齐王应是姜姓齐王,而敬君应是工正敬仲的后人。历代工正(将作大臣)多擅画,如阎立本父子曾分别任隋唐两朝的将作大臣。尚扬与敬君是否有缘,至此尚有疑点。而尚扬相信他与敬君有缘是无疑的。(尚扬是当代中国画家,为敬姓之后,居北京)  敬氏祖先为春秋时陈国公子完(即敬仲)﹐陈国为周武王求虞舜之后裔而封的。所以都可以说是虞舜之后。敬仲早年逃亡对齐国﹐子孙有姓田的﹐姓敬的﹐姓陈的﹐田姓之中又分出姓法的﹐所以文﹐敬﹐陈﹐田,法都是起源于陈国而同以虞舜为祖先。敬重完厉公之子,陈宣公21年,即齐桓公14年奔[姜]齐,其子孙有的以其谥为姓,即姓敬。(详见敬重完世系)庄公灵,桓公三子。敬姓也﹐《姓苑》﹕“黄帝孙敬康之后”﹐又《风俗通》﹕‘陈敬仲之后’,按汉有扬州刺史敬歆。”  《舜裔姓说》:“敬氏,敬仲之后,陈姓族。”  《宋史列传第七十二》:“文彦博,字宽夫,汾州介休人。其先本敬氏,以避晋高祖及宋翼祖讳改焉。少与张昪、高若讷从颍昌史炤学,炤母异之,曰:“贵人也。”待之甚厚。及进士第,知翼城县,通判绛州,为监察御史,转殿中侍御史。”  唐后大朝乃宋,宋承唐业,亦承唐讳。北宋大臣文彦博,先祖本姓敬,因避石敬璜讳,其祖父改姓文。至后汉,复姓敬。但到了北宋,又因宋太祖赵匡胤祖父赵敬讳,其祖父又不得不改姓文,敬字虽好,奈何“敬讳”难违呀!  汉代有位杨州刺史姓敬,叫敬歆。  上述敬姓﹐不止一个来源﹐根据族谱﹐石羊为陈敬之后。有关史实中显示敬仲为一关键性人物。为文﹐敬﹐法﹐田﹐及部份陈姓者的始祖。《史记.田敬仲完世家》一文中有详细叙述。(注四﹐注五)图一部份资料根据该文而来。敬仲之后﹐姓敬的与姓陈的都远不如姓田的多﹐陈姓的主流大概还是陈国宗族后裔。我所见到族谱资料只提到「敬同犹居齐国」「敬教始迁平阳」。按平阳即现在山西汾阳县﹐离文彦博的家乡介休县只约100公里(注六)。族谱上提到「燕公避后石敬瑭讳改姓文」字样﹐《宋史》文彦博「...... 其先本敬氏﹐以避高祖及宋翼祖讳改焉...... 」﹐查石敬瑭称帝于公元936年﹐文彦博出生为1006年﹐由敬姓改为文姓﹐离文彦博出生只70年﹐故可推知燕公大约文彦博的祖父或曾祖父。那时山西正是石的统治区内﹐故不得不避讳。若不在石的治区内﹐便不必改的。(见注六)《宋史》载彦博寿九十一﹐有八子﹐皆要职﹐二子出仕江西﹐族谱经十一代至石羊始迁祖宁福公。  敬(jing)   (1)出自妫姓,以谥号为氏,春秋时陈厉公的儿子仲,谥号为敬,史称敬仲,其后人以敬为氏。  (2)改姓,清代四川人苟华南,高宗令他改姓敬氏。郡望:平阳郡(今山西临汾一带)。“任颍川丞,清同柳郭讨武氏乱,名并袁张”  上联说隋代蒲坂人敬肃,字弘俭,开皇初年任安陵令,后历任秦州、卫州司马,炀帝时官颍川郡丞。为人正派耿直,为官清廉能干,晚年离职时,家无余财。当时大臣薛道衡说他“心如铁石,老而弥笃(更甚)”;大臣苏威说:“守、令以清廉出名的,第一是柳俭(弘化太守),其次是郭绚(涿郡丞)、敬肃。”下联说唐代绛州太平人敬晖,字仲晔,年轻时举明经,圣历初年官卫州刺史、中台右丞。当时,女皇武则天宠信权臣张易之、张宗昌兄弟,放纵武氏亲族为非作歹,政治败坏。敬晖与大臣袁恕己、张柬之、崔元(日韦)、桓彦范等队,讨伐武氏之乱,杀张氏二兄弟,因功加金紫光禄大夫,任侍中,封平阳郡王。后又被武三思(武则天的侄子)贬为崖州司马,被广州都督周利贞害死。  《新唐书•表第十五上 宰相世系五十》“敬氏出自妫姓。陈厉公子完适齐,谥曰葆仲,子孙以谥为氏。敬仲之后至秦有敬丕,丕生教,为河东太守,子孙因官家焉。裔孙韶,汉末为扬州刺史,生昌,封猗氏侯。昌生归。 敬氏宰相一人。晖。”  革李唐之命,武则天是主要实践者,恢复李唐王室,首推狄仁杰,还有一位主要参与者是临汾人敬晖(?—— 706)。敬晖,字仲晔。长安三年( 703)任中台右丞,即右宰相,极力扼止武三思及张易之兄弟的胡作非为。神龙元年,宰相张柬之与敬晖、桓彦范等联合,逼武则天退位,拥立中宗。中宗复位后,敬晖­以大功进爵齐国公,享受免死罪10次的优待。  《旧唐书 本纪第十一 代宗》:“秋七月己卯朔。辛巳,观军容使鱼朝恩封冯翊郡开国公,宦官程元振为镇军大将军、保定郡开国公。乙酉,襄州刺史裴

没有评论: